Overblog
Editer l'article Suivre ce blog Administration + Créer mon blog
4 octobre 2012 4 04 /10 /octobre /2012 03:04

Voici deux exemples d'animaux hybrides.

Un « zorse » est né jeudi 21 août 2003 de l'union d'un zèbre avec une jument dans le parc animalier privé d'un agriculteur de Cuchery (Marne), près de Reims.

Le bébé « zorse », prénommé N'soko, pèse environ 25 kilos. N’soko ressemble à ses parents. En effet, il porte une robe baie claire héritée de sa mère, Victoria, une jument de 7 ans, et les rayures de son père, Zébulon, un zèbre de 5 ans.

Le « zorse » (zèbre + horse, c'est-à-dire cheval en anglais) est un animal dit hybride qui ne se rencontre pas dans la nature. N’soko est stérile et n’aura donc pas de descendance.
 

Le jeune zorse né à Cuchery et sa mère


Le jeune zorse né à Cuchery et son père

-----------------------------------------------------------------------------------

Le "jaglion" est ainsi nommé car il a pour père un jaguar et pour mère une lionne.
La morphologie du jaglion est intermédiaire entre celle du jaguar et du lion: la queue est identique à celle d'un lion mais il n'a pas de crinière. Son pelage est tacheté comme celui du jaguar. C'est un hybride peu fréquent qui est le résultat d'une rencontre due à l'intervention de l'Homme dans un parc animalier. Un tel croisement serait impssible dan la nature. En effet, le jaguar vit en Amérique et le lion en Afrique ou en Asie.
Les jaglions sont stériles.

Le 9 avril 2006 sont nés, au Bear Creek Wildlife Sanctuary - Canada, Jahzara (une femelle) et Tsunami (un mâle).

Voici une photo prise juste après leur naissance:

Jahzara

Tsunami


Pour d'autres photos, cliquez ici

Partager cet article
Repost0

commentaires

U
日本國(日语:日本国/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 Nipponkoku, Nihonkoku ?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发音(帮助·信息)),簡稱日本(日语:日本/にっぽん、にほん Nippon, Nihon ?),是一個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主要為北海道、本州、四國與九州和沖繩島等五島)和6,847個小島組成[11],國土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12]。<br /> <br /> 根據民間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建國[13]。日語中「日本」一詞有多種讀法,一般讀作「にっぽん」(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Nippon(帮助·信息))或「にほん」(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Nihon(帮助·信息))[14],時至今日,日本政府並無规定其标准读音,因此两种读法并存[15]。日本國名的意思為“朝阳升起的地方”(近日所出)[註 2],而由於日本列島地處中國東面的海洋上,故此中文使用上又稱其為「東瀛」或「東洋」[16]。<br /> <br /> 日本是七大工業國組織唯一的亞洲成員國。据2013年統計,日本亦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17]。日本施行君主立憲制,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同盟國佔領時期所頒布實行的《日本國憲法》作為最高的法則規範,並規定為三權分立的国家,国家理念為立憲主義、國民主權、基本人權的尊重[18],以君主天皇作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日本首都位於東京,其與周邊數縣建構成的首都圈居住了3500萬以上的人口,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圈[19];而日本全國總人口亦逾1.2億[20],是世界人口第10大國。<br /> <br /> 目录 [隐藏] <br /> 1 歷史<br /> 1.1 彌生時代<br /> 1.2 飛鳥時代<br /> 1.3 幕府時代<br /> 1.4 明治维新時代<br /> 1.5 大日本帝国時期<br /> 1.6 盟軍軍事佔領和戰後經濟發展<br /> 1.7 自民黨時代<br /> 2 地理<br /> 2.1 氣候<br /> 2.2 自然環境<br /> 2.3 自然災害<br /> 2.4 行政區劃<br /> 2.5 主要城市<br /> 3 政治<br /> 4 外交<br /> 5 軍事<br /> 5.1 自衛隊<br /> 5.2 支出<br /> 5.3 防衛省<br /> 6 經濟<br /> 6.1 宏观经济<br /> 6.2 科技<br /> 6.3 工业<br /> 6.4 农、林、渔业<br /> 6.5 服务业<br /> 6.6 动漫产业<br /> 6.7 对外贸易<br /> 7 交通运输<br /> 7.1 公路和铁路<br /> 7.2 航空<br /> 7.3 水运<br /> 8 人口<br /> 9 社会<br /> 9.1 語言<br /> 9.2 宗教<br /> 9.3 教育<br /> 9.4 體育<br /> 9.5 媒體<br /> 9.6 醫療<br /> 10 文化與藝術<br /> 10.1 表演藝術<br /> 10.2 文學<br /> 10.3 繪畫<br /> 10.4 工藝<br /> 10.5 漫画<br /> 10.6 動畫<br /> 10.7 音乐<br /> 10.8 饮食<br /> 10.9 建筑<br /> 11 註釋<br /> 12 参考文献<br /> 13 外部連結<br /> 13.1 政府<br /> 13.2 媒體<br /> 13.3 觀光<br /> 13.4 其他<br /> 歷史[编辑]<br /> 主条目:日本历史<br /> 在日本神話中,太陽神天照大神的後裔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國並即位為天皇[21]。今日的考古學證據則表明,古代的日本除了原住民外其他是由東南亞跟東北亞遷徙而來的各民族融合演變而成的[22]。大約在公元前一萬年開始,日本進入新石器時期,是為繩紋時代(公元前一萬年至公元前3世紀)和彌生時代(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br /> <br /> 彌生時代[编辑]<br /> 伴隨著從東亞遷入日本的渡來人,日本在彌生時代初期出現了陶器、鐵、銅器以及水田等文化,逐漸成為一個農業社會[23],同時一些如奴國等的小國也開始與中國發展外交關係[24]。到了公元2世紀後半期,各小國內戰頻繁,直至4世紀才出現首個統治日本列島大部分土地的大和國,建立大和王權[25]。<br /> <br /> 飛鳥時代[编辑]<br /> 在大和王權建立後,日本一直透過朝鮮半島的諸國吸收來自於亞洲大陸的文化。587年,豪族蘇我氏的頭目蘇我馬子擊敗了物部守屋,又在592年暗殺了崇峻天皇、立女皇推古天皇為帝,聖德太子攝政[26],日本進入飛鳥時代。聖徳太子制定了官位十二階,并頒布了憲法十七条,嘗試建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國家。聖徳太子過世後,蘇我氏長期掌權。645年,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鐮足暗殺了蘇我入鹿,掌握了政權,是為「乙巳之變」[27]。中大兄皇子擁立孝德天皇即位,推動大化革新等改革,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建立一個律令制的國家。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28],日本進入了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了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29]。<br /> <br /> <br /> 修建于平安時代的平等院鳳凰堂<br /> 奈良時代後期,政局動蕩,律令制松弛。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現在的京都)[30],此後到1192年成立鎌倉幕府的這段期間是為平安時代。嵯峨天皇时期的《新撰姓氏錄》记录了居住在京都及畿內的1182个氏族,其中「漢」為163氏,「百濟」為104氏,「高句麗」為41氏,「新羅」為9氏,「任那」為9氏[31]。這一時期,随着地方庄园势力的不断增强和朝廷的内乱,軍人阶层(即日本武士)逐渐上升到权力的中心[32]。<br /> <br /> 平安時代末期,出現了以東國為勢力范圍的源氏和以西國為勢力範圍的平氏兩個龐大的武士勢力,1159年,發生平治之亂,源氏實力雖遭遇很大削弱,但在東國仍擁有強大實力,國家內戰頻仍。經過長期的源平合戰,平氏被趕出京都,于1185年在壇之浦之戰中徹底覆滅[33]。<br /> <br /> 幕府時代[编辑]<br /> 1192年,武家首領源赖朝被封为征夷大将军,建立镰仓幕府,並展開幕府統治,开始了日本600多年的幕府時代。源赖朝過世後,其妻子的娘家北條氏實力擴大,開始操縱之後的繼位者,幕府大權旁落北條氏之手[34]。承久之亂後,北條氏的合議制執權政治達於全盛。1232年(貞永元年),北條泰時制訂法典《御成敗式目》(又稱《貞永式目》)[35]。該法典最初僅適用於武家內部,後來適用於全國。1274年(文永十一年)與1281年(弘安四年),蒙元兩次侵日都未能成功,而戰後受貨幣經濟影響,無法恩賞抗元兵,導致御家人的貧困與御家人制度的解體[36]。北條氏實行一族獨裁,加深御家人和非御家人武士的反感,地方武士和農民積極進行反幕活動,幕府由盛轉衰。後醍醐天皇乘機發動正中之變與元弘之變,倒幕號召得到各地武士響應。1333年5月新田義貞攻陷鎌倉,鎌倉幕府滅亡[37]。<br /> <br /> 後醍醐天皇掌握大權以後,并沒有滿足武士階層的期望。大軍閥足利尊氏成為所有武士的代表,于1336年攻陷京都,扶持兩統迭立中的持明院統光明天皇即位。大覺寺統的後醍醐天皇把持著日本皇室的三神器逃到吉野山中,堅持自己才是正統[38],足利尊氏則在京都建立了室町幕府,于是出現了京都(北朝)和吉野(南朝)兩個對立的朝廷。南北朝的征戰持續了將近60年,1392年,足利義滿逼南朝的後龜山天皇讓位,由室町幕府擁立的北朝後小松天皇成為天皇,也終止了長達57年的南北朝時期[39]。1401年,室町幕府第三任將軍足利義滿為了经济利益和抗衡天皇而向明朝朝貢,明廷遂封其為「日本國王」,但幕府於7年後與明斷交[40]。<br /> <br /> <br /> 姬路城,日本在江户时代的城堡<br /> 室町幕府末期(1467年)發生了應仁之亂,標誌著日本進入戰國時代[41]。1573年,大名織田信長,亦是當時最強悍的諸侯,攻下室町幕府所在地二條御所,將足利義昭流放到河內國,室町幕府滅亡,日本進入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至1603年)。1582年,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因家臣明智光秀兵變而被害[42]。信長重臣羽柴秀吉繼承了其勢力,繼續進行統一日本的戰爭。1586年,秀吉受賜姓豐臣氏並就任太政大臣與關白的官職,並於1590年击败北条氏統一日本,隔年秀吉將關白一職讓與過繼來的養子豐臣秀次,自稱太閤,以世襲的方式宣示豐臣政權的穩定[43]。秀吉統率大部分的大名諸侯,自1592年起發動文祿・慶長之役,攻打朝鮮[44]。1593年6月,日本因海戰失利,無法補給,加上朝鮮瘟疫流行,為保朝鮮南部四道的戰果,遂派使節隨同明使沈惟敬到北京議和,其間談判使者石星、沈惟敬與小西行長合謀欺瞞矇混中日雙方,使得明朝在冊封秀吉為日本國王時態度輕慢。9月,明朝賜封的使者抵達日本,豐臣秀吉因朝鮮王子不前來答謝而頓感大怒,拒絕受封,下令驅逐明朝使節,並將小西行長治罪,再次發兵攻打朝鮮[45]。1598年7月,豐臣秀吉在伏見城過世,日軍開始撤出朝鮮半島。<br /> <br /> 1600年,封地在關東地方的大名德川家康取得了關原之戰的勝利[46],基本上獲得軍、政上的優勢。1603年,家康被任命為征夷大將軍,開創江戶幕府[47]。1615年,德川家康在大坂之役中完全消滅了豐臣氏的勢力,實現了日本的統一,江戶幕府也成為日本實際上的統治者。江戶幕府實行日本獨特的封建體制「幕藩制」,將社會分為士農工商四個階級及穢多、非人等賤民,基本上階級間的流動受到限制。在幕藩制之下,各藩领国在經濟上依賴中央政府的市場進行交易,幕府凭借经济上优势确保其统治权;但隨著後期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藩际贸易大大减少各领国对中央的依附性,各藩表现出明显的独立倾向,瓦解了幕藩体制的政治基础[48]。<br /> <br /> <br /> 佩里的「黑船」敲開了日本的國門<br /> 日本第一次接觸歐洲人是在1543年,當時一艘葡萄牙船漂流到鹿兒島的種子島[49]。時日本正值戰國紛擾,葡萄牙人將火槍帶入日本,并快速普及,基督教也在這時進入日本[50]。然而,傳教活動與發達的貿易逐漸威脅到江戶幕府的統治,於是幕府1641年在把荷蘭商館遷移到長崎的出島,奉行鎖國政策[51],鎖國期間日本只與荷蘭和中國進行貿易。在奉行鎖國政策的200多年間,日本人通過與荷蘭人經商學習西方的知識[52],蘭學因而在日本生根發芽[53]。直到1854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里率領艦隊駛抵江戶附近的浦賀,才重新敲開了日本的國門[54]。日本与西方重新接触後,立即感受到自己在世界舞台長時間的缺席已造成相當程度上的落後,需要向西方学习[55]。幕府末年暴動頻繁,幕藩體制搖搖欲墜,在西南四藩(薩摩、長州、土佐、肥前)為主的維新志士帶領下,一場全國性的倒幕尊皇運動正式開展[56]。<br /> <br /> 明治维新時代[编辑]<br /> 1867年末代德川幕府將軍德川慶喜主動大政奉還,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新政府正式成立[57],江戶時代結束。1889年,新政府頒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又稱《明治憲法》),1890年舉行了第一次帝國議會[58]。<br /> <br /> 在整頓內政的同時,日本也積極對外擴張版圖。1867年開始的明治维新對日本进行了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地方政治上廢藩置縣,廢除大名制度[59]。然而大量士族在明治維新的過程中失業,造成極大社會問題[60],並引發1877年的西南戰爭[61]。為安撫士族情緒,遂有出兵臺灣之議[62][63]。1871年10月,一艘琉球國船隻於颱風後漂流至臺灣東南部[64],其中54名登島乘客被原住民出草殺害,史稱八瑤灣事件[65]。由於當時琉球國同時向清朝和日本朝貢,而清廷表示將事件交由日本處理[註 3],日本因而在1874年5月攻打臺灣南部排灣族部落,是為「牡丹社事件」[66]。在駐华英國公使調停下,中日兩國簽訂《北京專約》,後來日本政府將條文中的「琉球人」詮釋為「日本國屬民」,因而在1879年以此为由吞并了琉球,琉球王国灭亡[67]。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中日按《天津條約》同時出兵朝鮮半島,起义平息后日本要求继续驻兵被拒,其後扣留高宗李熙,命大院君李昰应主国事,後日本稱發現李昰应曾要求東學黨與清軍一起驅逐日軍[68],於是不宣而战,突襲駐守於朝鮮的大清海軍。隨後於1894年8月1日,中日兩國互相宣戰,甲午戰爭正式爆發[69]。1895年2月,清軍潰敗,清廷被迫派李鴻章代表清廷向日本求和,並以戰敗國身份在日本威逼下签订了條件苛刻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日本在此條約中獲得了臺灣和澎湖群島以及二億兩白银的巨額賠款[70]。1900年,俄国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单独出兵佔據中国東北,但各国与清廷议和后俄国拒不撤兵,遂与日英等國交恶,最終在1904年爆發日俄戰爭,日本獲勝,取得庫頁島(日本称樺太)北緯50度以南的部分[71]。<br /> <br /> 1910年與大韓帝國簽訂了《日韓合併條約》,令朝鮮半島合併成為日本的一部分[72]。<br /> <br /> 大日本帝国時期[编辑]<br /> <br /> 1937年,中國駐屯軍進駐北平<br /> 二十世纪初,大日本帝國逐漸形成,日本自從發動清日戰爭和日俄戰爭,依次打敗清國及沙俄後,日軍充滿自信,開始成為軍事帝國,對外擴張[73]。日本於1910年併大韓帝國入版圖,是為日韓合併;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投向協約國,向同盟國宣戰,以獲得德國在中國山東半島的殖民地。1914年9月,日本向德國宣战,發動青島戰役,11月攻佔青島[74]。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日本富強,日本進入短暫的「大正民主」時期。1918年,米價急脹,日本農村爆發米騒動事件,並演變成武裝衝突,参与者逾二百萬人;事後警方逮捕超過二萬五千人,其中八千二百人被判各項刑罰:轻则罚款,重则處死[75];此事亦使寺內內閣下台。由於當時日本內地的大米供不應求,因而增加生產朝鮮和臺灣的大米,並进口更多的外地大米至內地,以解內地缺米之憂;朝鲜和臺湾对内供米减少,朝鲜农民祇能从滿洲进口杂粮充饥[76]。翌年,臺灣總督府宣布,開始臺灣日治時期極重要的水利工程——嘉南大圳[77],並於1930年竣工[78]。1923年9月,日本關東大地震[79],死亡人數達十三萬人,日本經濟遭遇重創;1927年4月,由于日本政府救濟臺灣銀行失敗,陷全國金融於險地,史稱「昭和金融恐慌」[80];1930年,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日本未能倖免。在此期間,濱口、犬養和岡田內閣為挽救經濟,主張削減軍費,使軍部和右翼組織不滿,三人亦先後被暗殺[81]。<br /> <br /> <br /> 廣島原爆圓頂<br /> 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入侵中國東北,扶植傀儡國家满洲国;再於1932年,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1936年2月26日,發生了二二六事件[82],廣田弘毅組閣,建立以天皇及軍部為本的法西斯體制[83]。1937年7月7日,日軍策動盧溝橋事變,正式入侵中國,引發中日戰爭。戰時日軍佔領華東平原,包括首都南京,並試圖以南京大屠殺逼中國軍民屈服[84],估計被殺人數約三十萬人[85][註 4],蔣中正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祇能退守中國西南一帶[86]。但其後戰情僵持不下,令日軍陷入消耗戰;曠日持久,消耗日軍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87],加上歐美對日本禁運,石油和鋼鐵等,不得運往日本。因此军方孤注一擲,發動「大東亞戰爭」,向南亚继续扩张,史稱太平洋戰爭[88]。<br /> <br /> <br /> 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美國戰艦密蘇里號上簽署降書的日本代表<br /> 1941年12月,日軍偷襲夏威夷的美军基地珍珠港,並正式向美國、英國和荷蘭宣戰,同時開始進軍东南亚等太平洋地區。日軍起初連戰皆捷,然而大日本帝國海軍在中途島戰役大敗,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89]。1938年以来,日军以「扫荡」、「三光作战」,试图稳定中國的日佔區,但仍无法扭转整体局势。戰爭後期,美國海軍陸戰隊接連攻下硫磺島和沖繩島,美軍B-29轟炸機隨即密集轰炸日本本土,許多城市遇襲,市民傷亡慘重、工業設施盡毀,並重創日本的飛機工廠和機場[90]。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依次在廣島市和长崎市投下两枚原子弹;同時苏联亦於8月8日對日本宣戰,佔領日屬滿洲。8月15日,裕仁天皇以電台廣播宣佈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簽署降伏文書,接受波茨坦宣言,並將領土範圍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以及其他指定島嶼[91]。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結束[92]。<br /> <br /> <br /> <br /> <br /> 日本在神武景氣時期生產的電視機<br /> 盟軍軍事佔領和戰後經濟發展[编辑]<br /> 從1945年戰敗到1952年韓戰期間,日本被盟軍軍事佔領,由駐日盟軍司令(GHQ)統治,美軍實行財閥解體政策,對壟斷資本進行大規模重組。1950年,韓戰爆发,美国对日本的政策開始改變,包括单方面和日本議和並放弃戰勝國对日索赔的權利[93][94],允许日本設置自卫队[95],同时向日本订购大量军火及军需产品,帶動日本戰後军工产业的發展[96][97]。美国亦在经济、政治方面對日本提供援助,使其成為第一島鏈的一部分,遏制共产主义[98][99],由此而生的「特需繁榮」讓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並在隨後十年分別出現神武景氣、岩戶景氣等多次經濟發展高潮。1956年12月18日,日本加入聯合國[100]。1964年,東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帶來奧林匹克景氣,同年日本加入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民生產總值在其後4年超越英、法,德,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式躋身於先進國家之列[101]。1972年,美國將沖繩縣的行政權、施政权交还給日本[102]。<br /> <br /> 自民黨時代[编辑]<br />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發,日本經濟增長每年僅4%左右,低於六十年代初的9%,日本高速經濟成長時期宣告結束,但日本在世界經濟體中仍排第二位[103]。19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經濟陷入長期不景氣階段。這一時期失業攀升,國債與赤字龐大,加上1995年奧姆真理教發動的一系列恐怖攻擊與阪神大地震,社會陷入不安。進入21世紀初期,日本經濟透過往新興市場出口出現小波段復甦的伊邪那美景氣[104],但是2008年發生全球金融海嘯,索尼和豐田等指標性大企業紛紛出現巨大虧損[105]。<br /> <br /> 戰後的日本自1955年起長期由自民黨執政,因而出現「55年體制」[106],直至1993年由於部份自民黨黨員退黨,導致自民黨在該年國會眾議院選舉過後短暫失去組閣權約10個月,然而短短一年後自民黨與社會黨聯手,藉村山富市內閣的組建重返執政地位[107]。2009年,執政共計長達54年的自民黨下台,首次失去國會眾議院第一大黨的地位。僅僅三年後,由於民主黨施政失當和在東日本大震災中救災不力[108],內閣總理大臣更換頻繁,加上福島核災使日本的經濟再次陷入困境,造就自民黨再次上台的機會[109]。2012年12月,自民黨取得壓制性勝利,黨總裁安倍晉三在上台後倡議修改憲法,取消當中否定的集體自衛權[110]以允許自衛隊到海外參與聯合國的維和反恐行動[111],同時將自衛隊的目標改為「本土防衛和國防保障」[111][112],透過自主制定的新憲法使日本成為一個正常的主權國家[113]。然而由於新憲法的部分字眼具爭議性,引發部分亞洲鄰國不安[114],其推出的秘密保護法案在社會上亦引起一些疑慮[115]。安倍晉三在任期間也推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包括推動日圓貶值、實行量化寬鬆等[116],被稱為「安倍經濟學」[117]。縱使當中調高消費稅的措施可能會令部分國民的薪資追不上物價升幅[117][118],但由於日元兑美元贬值,帶動日本產業出口量和國內消費需求攀升,使日本能夠擺脫長達15年之久的通縮陰影[119],亦令失業率創6年新低[120],日經平均指數升至近六年高位[121]。<br /> <br /> 地理[编辑]<br /> <br /> 日本列島衛星圖<br /> 主条目:日本地理<br /> 日本是欧亚大陆以東,太平洋西部的島嶼國家,由3個弧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伊豆-小笠原群島)組成。其中北海道、九州、本州及四国四大島的面積就佔了國土面積的99.37%。日本通常被歸劃於東亞或東北亞的範疇,北與俄羅斯、西與北韓、南韓、中國、西南與臺灣、南與菲律賓隔海相望。日本由6,852個島嶼組成[122],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面積75%屬山地丘陵地帶[123],因此森林覆蓋率高,但卻不適合農耕,耕地面積僅佔日本國土的11.1%[124]。也因此日本的人口多集中在沿海地區,日本的人口密度在世界排名第37位[125]。日本國土狹長,南北總長3,800公里,與澳洲、馬達加斯加、美國相近。<br /> <br /> <br /> 富士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br /> 日本列島按照地質構造可分為東日本與西日本兩大區域,其界線為位於本州中部,新潟縣糸魚川市與靜岡縣靜岡市之間的糸魚川靜岡構造線[126]。日本列島附近是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洲板塊的交界地[127],同時日本列島還處在環太平洋造山帶、火山帶、地震帶之上[128],故日本為一個經常發生地震、但同時也擁有許多火山與溫泉的國家。日本最高的山峰,海拔3,776米的富士山,本身就是一座活火山。據統計,世界全部芮氏規模6.0以上的地震中,超過二成都發生在日本[129];而日本發生的地震,釋放的地震能量就占全球地震釋放能量的10%[130]。<br /> <br /> 由于日本面積狹小多山,因此河流普遍長度不長但落差較大[131]。日本的河流在梅雨和台风季节容易形成洪水,日本政府因而修筑了大量的堤壩和水库用于防洪[132],同時實行水力发电[133]。日本最長的河川是發源于長野縣,並在新潟縣注入日本海的信濃川[134],總長367公里;而第二長的利根川也是日本流域面積最大的河川[135]。日本最大的湖泊是位于滋賀縣的琵琶湖,面積670.25平方公里[136]。<br /> <br /> 氣候[编辑]<br /> <br /> 沖繩縣屬熱帶氣候,四季溫暖。圖為九月水納島的海灘<br /> 日本深受黑潮、親潮等洋流影響,海洋性氣候明顯,一年四季溫差很大。日本國土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131][註 5],但由於日本的島嶼自西南向東北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全國各地的氣候仍然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可分為六個氣候區[137]。<br /> <br /> 北海道氣候: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響,降雨量較日本其他地方為少。夏季短暫且涼爽,冬季漫長而寒冷。<br /> 日本海側氣候:範圍包括本州島西部的海岸地區。冬季受西伯利亞高氣壓所影響,吹西北風。同時由于暖流對馬海流在冬季通過日本海而帶來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夏季降水較少,有時因焚風而會出現異常高溫。<br /> 中央高地式氣候:典型的內陸性氣候,冬寒夏涼。冬季與夏季及晝夜之間溫差很大,降雨量少。<br /> 太平洋側氣候:包括了本州東海岸、南四國和九州大部分地區。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梅雨強颱風多,冬季的降雪較少。<br /> 瀨戶內海式氣候:包括了山陽地方、北四國、近畿與九州局部地區。天氣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時遭受熱浪侵襲[138]。<br /> 南西諸島式氣候:範圍為琉球群島。這里屬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溫暖,降雨量大,且常受颱風吹襲。<br />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主要包括日本海側地區的冬季降雪、沖繩5至7月連綿不斷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颱風[139]。日本有記載的最高溫度紀錄是攝氏40.9度,于2007年8月16日在埼玉縣熊谷市和岐阜縣多治見市測得[140];有記載的最低溫度紀錄是攝氏-41度,于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測得[141]。<br /> <br /> <br /> 正在泡溫泉的日本獼猴<br /> 自然環境[编辑]<br /> 日本國土南北狹長,四季分明,也是一個多山國家。因為日本是島嶼國家,四面環海,所以來自外部新生物入侵的可能性也相對較低,離島地區更形成了獨自的生態系統,特別是小笠原群島及琉球群島自古就建立了比日本本土更加孤立的生態系統,小笠原群島更有「東洋的加拉帕戈斯」之稱[142]。伴隨明治時代以後外來物種的進入,生態系統發生變化,日本的生物多樣性也受到影響,本地物種如朱鹮及日本狼都在20世紀滅絕[143],但日本各地仍保留著大量珍貴的生態系統,如知床、白神山地、小笠原群島和屋久島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144]。<br /> <br /> 在環境保護方面,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面臨大規模公害的國家,並在1960年代後期開始積極立法減排,至21世纪全国主要大气污染物全部达到环境标准[145]。<br /> <br /> 由于高度經濟成長期以後日本飲食文化的變化及海外農產品的輸入,日本的農林水產業在20世紀開始出現農田與人工林的閒置[146],漁業資源減少等問題[147]。自1970年代以來,相較于其他國家森林面積的持續萎縮,日本的森林覆蓋率一直保持在三分之二上下。2007年,日本的森林面積達2,510萬公頃[148]。<br /> <br /> 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報告指出,日本在2013年以24%的成長率成為世界旅遊成長最快速地點[149]。<br /> <br /> 自然災害[编辑]<br /> <br /> 因東北大地震所引發的海嘯而被沖毀的仙台機場<br /> 由於日本列島位處數個板塊的的交界和環太平洋火山帶之上[128],火山活動十分活躍,日本在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地震和海嘯等災難[150][151]。20世紀以來,在日本造成重大損失的大地震有1923年導致超過10萬人死亡的關東大地震[152]、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和2011年引發海嘯和福島核事故的東北地方太平洋地震。在沿海地區,地震之後引發的海嘯常帶來遠超過地震的影響,英語中的海嘯一詞就是來自于日語中的「津波」(日语:津波/つなみ Tsunami)[153]。<br /> <br /> 除了地震和海嘯之外,火山亦經常在日本引發災害。近年日本較為活躍的火山有有珠山[154]、淺間山、三宅島、阿蘇山和櫻島等。日本其他的主要自然災害還有山體滑坡、泥石流、洪灾、風災和雪災等。<br /> <br /> 行政區劃[编辑]<br /> <br /> 日本行政區劃圖<br /> 主条目:日本行政區劃<br /> 日本政府在1947年根據《地方自治法》將全國分成47個一級行政區,稱為「都道府縣」,分別為一都、一道、二府、四十三縣[155]。部份市因人口較多,在當地影響較大,而被指定為政令指定都市、中核市、特例市。截止到2013年04月01日,日本全國共有20個政令指定都市、42個中核市和40個特例市[156]。都道府縣下的行政區劃為市町村[157],此外還有郡、支廳、區、特別區等行政單位。根據地理與人文、經濟特徵,日本通常被分為八大區域,包括北海道地方、東北地方、關東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中國地方、四國地方和九州及沖繩地方[158]。<br /> <br /> 日本自1888年起逐步實行市町村合併政策,町村數目大量減少[159]。踏入21世紀,為增進地方分權,政府開始檢討廢除都道府縣,改實行道州制的必要性,引起日本道州制議論。1968年,日本自治省導入了地方公共團體編號制度,目前全日本的都道府縣與各市町村均有自己的編號,編號與ISO 3166-2:JP符合。<br /> <br /> 主要城市[编辑]<br /> 日本的首都是東京都,東京都23區人口至2012年中約有900萬人,全東京都的人口約有1323萬人,以東京都為中心,包括神奈川縣、埼玉縣、千葉縣的首都圏人口約3670萬人以上,成為世上最大的都市圈[19]。日本的皇居、國会議事堂、内閣、最高裁判所、各省廳、各国駐日大使館、大企業的本部、日本銀行、証券公司、百貨商店、報社及電視台都集中在東京。目前在東京特別區內和東京周邊衛星郊縣、已經形成了眾多副都心,亦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密度最高的郊區購物商圈及高效完善的城市軌道系統[160],亦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財富500強公司總部的城市[161]。<br /> <br /> 如果將東京23區視為一個都市的話,日本共有12個人口超過一百萬的城市,其中除了川崎市和堺市之外,其他都是都道府縣廳的所在地:<br /> <br /> <br /> <br /> 查 论 编 日本大城市排名<br /> 2010年人口普查<br /> 排名 城市名稱 行政区划 人口 排名 城市名稱 行政区划 人口 <br /> 東京都區部<br /> 東京都區部<br /> 横滨市<br /> 横滨市<br /> <br /> 1 東京都區部 东京都 8,949,447 11 广岛市 广岛县 1,174,209 大阪市<br /> 大阪市<br /> 名古屋市<br /> 名古屋市<br /> <br /> 2 横滨市 神奈川县 3,689,603 12 仙台市 宫城县 1,045,903<br /> 3 大阪市 大阪府 2,666,371 13 北九州市 福冈县 977,288<br /> 4 名古屋市 爱知县 2,263,907 14 千叶市 千叶县 962,130<br /> 5 札幌市 北海道 1,914,434 15 堺市 大阪府 842,134<br /> 6 神户市 兵库县 1,544,873 16 新潟市 新潟县 812,192<br /> 7 京都市 京都府 1,474,473 17 滨松市 静冈县 800,912<br /> 8 福冈市 福冈县 1,463,826 18 熊本市 熊本县 734,294<br /> 9 川崎市 神奈川县 1,425,678 19 相模原市 神奈川县 717,561<br /> 10 埼玉市 埼玉县 1,222,910 20 静冈市 静冈县 716,328<br /> 明石海峽大橋<br /> 鳴門海峽明石海峽大橋<br /> 金閣寺<br /> 京都金閣寺<br /> 姬路城<br /> 姬路城<br /> 東京都<br /> 東京都新宿區<br /> 政治[编辑]<br /> 主条目:日本政治和日本行政機關<br /> <br /> 今上天皇明仁和皇后美智子<br /> 日本為君主立憲國,日本國憲法訂明“主權在民”,而天皇則為“日本國及人民團結的象徵”[162]。如同世界上多數君主立憲制度一样,天皇於日本只有元首名義,並無政治實權[163]。<br /> <br /> 日本政府的行政機關是指《國家行政組織法》以及《內閣府設置法》中規定的內閣府、省及其外局,並以內閣總理大臣(首相)為首的「1府12省廳」。2001年實施的「中央省廳再編」機構改革以大部門體制為重點,按照職能優化的原則將原本的1府22省廳精簡成為內閣府、總務省、法務省、外務省、財務省、文部科學省、厚生勞動省、農林水產省、經濟產業省、國土交通省、環境省、防衛省和警察廳的「1府12省廳」體制。經過改革的日本行政機關核心機構數量屬主要發達國家中最少[164]。<br /> <br /> <br /> 五七桐,日本政府徽章<br /> 日本古代的法律體制深受中國的中華法系影響,江戶時代制定的國家最高法律《公事方御定書》就是建基於其基礎之上[165]。 然而自18世紀末期,日本大部份的法律則是在歐洲法系的基礎上編寫,例如明治政府在1896年通過的民事法則參考了德國的《德国民法典》,此法律至今依然是日本民事法律的骨幹[166]。日本最高的法院是最高裁判所,下分三個不同等級的法院[167]。日本的主要法律被統稱為《六法》[168]。<br /> <br /> 日本現行的憲法是於1947年5月3日由當時佔領日本的美軍草拟,經過日本國會的審議後再由天皇颁行。日本國憲法最重要的三大原則是主權在民、基本人權的尊重以及和平主義,日本政治以這三大原則及其中最基本的、對個人尊嚴的尊重運行[18]。日本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立法權歸兩院制國會,司法權歸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權則由內閣、地方公共團體及中央省廳分別處理[169]。<br /> <br /> <br /> 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区的日本國會議事堂,左侧为众议院,右侧为参议院。<br /> 憲法規定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為國會。日本實行兩院制,眾議院有480席,參議院有242席。選民為20歲以上的國民[2]。眾議院議員任期為四年,但由於眾議院可以在任期結束之前中途解散,所以實質上眾議院議員任期平均只有兩年多[170]。參議院議員任期為6年,每3年改選一半,不能中途解散[171]。<br /> <br /> 1955年起,自由民主黨(自民黨)一直長期執政,只在1993年至1994年及2009年至2012年成為在野黨。其中1994年至1996年自民黨是作為聯合政權其中一黨,擁立日本社會黨委員長村山富市擔任總理大臣(首相),1996年初開始才重新掌握組閣權。2009年,時任首相麻生太郎宣布提前舉行眾議院選舉,結果自民黨大敗,民主黨大勝。然而,由於民主黨在執政後遲遲未能兌現競選承諾[172],因此在執政僅僅三年多後的大選即慘敗下台,自民黨再次成為執政黨[109],黨總裁安倍晉三取代落敗的民主黨總裁野田佳彥成為內閣總理大臣(即首相)[173]。雖然所有首相均需由天皇任命,但是憲法已經規定無論任何人在選舉中勝出,天皇都必須予以任命[174]。<br /> <br /> 目前日本執政聯盟由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175],主要在野黨包括民主黨、日本維新會、眾人之黨、社民黨和共產黨等。<br /> <br /> 外交[编辑]<br /> 主条目:日本外交<br /> <br /> 第36屆八國集團首腦會議上,時任日本首相菅直人與俄羅斯總統梅德韦杰夫會晤<br /> 日本在國際上最親密的盟友為美國[176],雙方在1960年簽署美日安保條約並生效至今。由於日本扼東北亞通往太平洋的門戶,在冷戰時期是美國抵禦共產主義於亞洲擴張的前線島鏈[177]。日本亦同時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軍事據點,美軍在日本各地都有軍事基地,日本在美國的東亞外交策略中也有一定影響力[178]。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系,日本努力在世界舞台上爭取與之相等的角色。自1956年來,日本累計擔任了16年的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日本亦曾聯同德國、巴西及印度組成四國聯盟向聯合國提交改革安全理事會建議,其中包括允許四國加入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由於受到中國和南韓的反對而未能成功[179]。<br /> <br /> 日本是八大工業國組織和APEC成員,同時也是東盟中東協十加三論壇的參與國。縱然日本的捕鯨活動偶爾令日本成為國際組織的批評對象[180],但日本與世界各國的關係基本上和諧,並分別在2007年和2008年與澳洲和印度簽訂安保條約[181][182]。根據美國馬里蘭大學與英國廣播公司對全世界四萬人進行的民意調查,日本是給世界人民最佳印象的國家之一[183]。<br /> <br /> 與此相對,由於日本和中国以及韓國對歷史和領土等認知的分歧,故至今跟兩國的關係仍較其他國家相對緊張。首爾的日本駐韓大使館經常有示威者要求日本政府對韓國慰安婦問題作出賠償和道歉,中國民間也經常發生反日示威和抵制日貨運動[184]。日本目前與中俄韓三國存在領土糾紛的問題,包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爭議的東海油氣田;與台海兩岸政府之間所存在的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與韓國的竹島(獨島)主權爭端和與俄羅斯之間的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主權問題,但是日本和俄羅斯的關係在近年已大幅改善,兩國在天然气以及其他自然资源方面的合作亦越趨緊密[185]。<br /> <br /> 日本對發展中國家提供的政府开发援助額為世界第二,大部分用於免於債務和國家建設基建。截至2004年,日本政府的援助達2千億美元,而最大的受益國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14.4億美元)、印度尼西亞(8.6億美元)和菲律賓(8億美元)[186]。<br /> <br /> 軍事[编辑]<br /> 自衛隊[编辑]<br /> 日本自衛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的日本国家防衛力量,成立於1954年7月1日。1945年,日本在美軍总司令麦克阿瑟的主导下制定了日本國憲法,當中的第九條规定日本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被視為世界上最能落實和平主義的憲法[187]。因此,自衛隊在名義上不是軍事組織,但在功用能事等同其他國家的軍隊[188][189]。<br /> <br /> <br /> 伊拉克戰爭期間派遣在中東的日本自衛隊<br /> 自卫队由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等三軍共同组成,由防衛省統籌管轄。日本自卫队的人数受到法律约束,现行编制为22.4万人,编制常保持不整状态,军事人员中亦包括大量军校士官以及军校教师职工,以及4.3萬名具培训新兵能力的干部[3][190]。2010年,日本政府發表《防卫计划大纲》,决定将陸上自卫队的坦克数量削减到400辆,但為了对应巨大地震等大规模灾害,陆上自卫队的人数則保持不变[191]。<br /> <br /> 自衛隊的目的是維持日本的自我防衛能力,而踏進21世纪後,自衛队也開始進行海外軍事任務,除了參與了2002年阿富汗戰爭後的維和任務外,也曾於2004年至2009年間向伊拉克派遣了「自衛隊伊拉克復興支援群」,協助支援美伊戰爭後的基礎設施重建工程[192]。2009年3月,海上自衛隊首次向索马里海域派遣了两艘護衛舰打击海盗[193],並在其後數月分別組成了三批舰队互相接替。航空自衛隊於2009年向索马里海域派遣两批P-3C巡逻机部队,为打击海盗进行预警监视[194]。<br /> <br /> 隨著日本在二戰結束後60多年間演變成民主國家,日本國內有民眾開始期盼自衛隊在保家衛國外,也能在國際事務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195]。為了因應週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核武威脅及中國軍事力量提升的局勢[195],日本自民黨在2012年上台後倡議修改憲法,將自衛隊的目標設定為「本土防衛和國防保障」[111][112],同時取消當中否定的集體自衛權允許自衛隊到海外參與聯合國的維和反恐行動[110][111]以保護在公海上與日本共同聯合行動的船艦艇[196]。但在修憲的內容具有爭議性[197],因此在社會上亦引起一些疑慮[114]。<br /> <br /> 支出[编辑]<br /> <br /> 在2007年新潟縣中越沖地震中前往救災的自衛隊車輛<br /> 1976年,時任首相三木武夫訂立了防衛開支不得超過國民生產總值1%的限制,至今只曾於1986年超過限制,而在1980年代末經濟爆破後,自衛隊預算撥備在10多年間並無增加,故扣除通脹後實質是減少。日本軍事支出目前仍維持在GDP總值的1%[198],比例約為全球第134名,總支出位居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中国之後,為全球第7位[199]。<br /> <br /> 日本於2014年的國防預算總額為4.8928万亿日圓,较去年增长2.9%[200],但因日圓兑美元大幅贬值,換算為美元後数值實際与去年同比下降近10%[201]。由於日本的軍購均依賴美國進口[201],預算中增加的款項將用在於弥补因日圓贬值而上升的进口武器装备价格的费用、恢復東日本大地震減薪措施結束後的薪资增长以及搬迁沖繩普天間美军基地。<br /> <br /> <br /> 防衛省<br /> 防衛省[编辑]<br /> 在韓戰爆發後,日本政府在1950年成立警察預備隊本部,並在其後更名為防衛廳。防衛廳是根據日本《內閣府設置法》第49條第3項以及《防衛廳設置法》第2條的內容而設置的機關,屬日本首相管轄範圍之下設置的內閣府之外局[202]。<br /> <br /> 隨著《防衛廳設置法》的修改,防衛廳在2007年升格為防衛省,從內閣府獨立成為日本中央一級單位,升格爲與11個平級的單位,防衛廳長官晋升後的防衛大臣在制定政策和申請預算等方面享有更大的權限和獨立性[202],但日本首相仍為自衛隊的最高指揮官,並保留著對自衛隊的最高指揮監督權和頒布“防衛出動命令”權力。 另外,原本定義為「附屬任務」的國際緊急救援協助事務、聯合國維和事務以及根據《周邊事態法》的後方支援等事宜,亦不用再以個案的方式經國會兩院審議通過[203]。2007年7月4日,防衛大臣久间章生因发表“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是无奈之举”的言论而辞职,並由小池百合子接替其出任防卫大臣,成为了日本历史上首名负责防卫事务的女性内阁成员[204]。<br /> <br /> 經濟[编辑]<br /> <br /> 東京銀座街景<br /> 主条目:日本經濟<br /> 日本自1960年代末期起至今一直是世界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强国[205],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在亞洲以至世界位居前茅[206],同时也是当今世界第四大出口国和进口国[207]。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品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四万美元稳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208]。从1968年至2009年,日本一直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209]。此外,日本還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海外淨資產達到296.3兆日圓[210]。日本经济的特点包括製造商、供應商和經銷商的緊密结合、强大的企业联盟和對於僱員採用年功序列制與終身僱用制等[211][212] 。<br /> <br /> 日本经济自1960年代开始了持续长达30年的高度增长,被誉为“日本战后经济奇迹”。1960年代首相池田勇人提出所得倍增计划,此后經濟保持平均10%的增长,目前日本拥有的绝大多数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都诞生于这一时期。1970年代初期縱使遇到石油危機,经济仍有平均5%的增长,到1980年代則平均增长4%[213]。而从19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趨於不景氣,主要是由于1980年代末的过度投资所造成的資產膨脹,以及证券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最終在逾放比過高與日圓不斷升值下,泡沫經濟瓦解。而政府改革经济的努力也沒有立竿見影的成效。2002年2月以來日本经济的景氣景象一直擴大,創下了戰後最長的景氣復甦期紀錄[214]。<br /> <br /> 宏观经济[编辑]<br /> <br /> 東京證券交易所是全球第二大的證券交易所。<br /> 2011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高达5.9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位[2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6万美元,在世界195个国家中排第12名[216]。日本的第三产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及商业服务业对GDP贡献最大,佔全國GDP逾70%[217]。首都东京不仅是国内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上最大工商城市和全世界生产总值名列第一的城市[218],同时也是世界顶级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br /> <br /> 二战后,以电子电器产业和汽车工业为代表的制造业高速发展。日本三菱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通用電氣公司的超级企业财阀,2013年世界五百强企業中上榜的62家日本企業當中,就有5家屬三菱旗下[219]。日本最著名的电子电器和高科技产品製造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东芝、日立等公司。汽车工业方面,日本汽车的生产量位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国和中国[220],以丰田、马自达、本田、日产等公司的产品畅销全球。此外日本亦拥有世界上存款總額最庞大的金融機構-郵貯銀行[221] 。三菱UFJ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世界金融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球最大的海外贷款业者[222],而东京证券交易所也是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所[223]。<br /> <br /> 科技[编辑]<br /> <br /> 本田技研工业制造的機器人ASIMO<br /> 主条目:日本科技<br /> 日本在全球百大创新力科研企业中佔28個席位,僅次於美國[224]。日本全国有约70万的科研人员,每年的科研经费达1300亿美元,高居全球第三[225]。日本在電子、手機通訊、低耗能環保車、機械、工業用機器人、光學、化學、半導體和金屬等多項領域具世界領先技術且屢獲殊榮[226][227][228],並在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各有11人、7人、3人獲獎,自然科學三大獎(21人)人數為亞洲第一[229][230]。此外,日本獲得其他國際科學大獎的人數,也都是亞洲第一。其包括沃爾夫獎(科學類8人)、富蘭克林獎章(11人)、拉斯克獎(7人)、蓋爾德納國際獎(12人)、羅伯·柯霍獎(11人)以及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21人)。<br /> <br /> 日本工業用料的科技水平屬世界頂尖,目前日本為全球唯一能製造出第五代單晶的國家,如勞斯萊斯的Trent系列發動機就是使用了進口自日本的單晶製造[231],而且日本的高科技发展也減低了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每工业生产单位产值所使用的能源和原材料均為世界最低[232]。另外,日本的工业用机器人产量占了世界一半以上,比次位的美國多出逾4倍[233],在工业机器人的制造、传动和伺服技术上也屬領先地位[232]。日本用於军事技术的研究费用並不高,但相反地積極推行以民用技术为主的技术发展路线。在民用为主的技术发展路线之下,日本的科技研究以服務民生為首要目標,科技力量主要集中于民间企业的研究开发机构[232]。<br /> <br /> 在太空科技方面,日本东京大学在1955年发射了日本第一枚小型火箭,隨後日本太空科技在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領導下開始逐步發展,于1970年成功將大隅號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使日本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苏联和英国后第四个發射人造衛星上天的國家。踏入21世紀,日本太空科技迅速發展,2007年,日本顺利发射绕月探测卫星辉夜姬,成为继美苏之后第3个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日本发射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鳥號在2010年從小行星25143返回地球,是首個在月球以外的星球着陆并安全歸來的人造航天器,已被健力士世界纪录认定為「世界上首架從小行星上帶回物質的探測器」。這些創舉都為日本跻身世界太空强国之列做出了貢獻。[234]<br /> <br /> 工业[编辑]<br /> <br /> 豐田汽車制造的混合動力車輛。日本是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235]。<br /> <br /> 三菱東京UFJ是日本以至亞洲以資產計最大的銀行[236]。<br /> 日本的主要工业範圍包括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电器、化工、纺织和食品加工等[237],當中汽车工业佔日本制造业總产值16%,其产业链延伸到制造、销售、维修保养、材料等广阔领域,与汽车工业相关的从业人员也佔了全国就业人数的10%,为日本国民提供了巨大就业机会,因而被稱為日本的「支柱产业」[238]。此外,日本是世界最大的碳纖維生產國,全球70%以上碳纖維產量均源自日本公司[239]。日本的核发电量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法國[240]。<br /> <br /> 日本的电子机械市場在基本上是由日立、松下、索尼、东芝、NEC、富士通、三菱电机、夏普和三洋电机等九大製造商瓜分。由于电子机械包括了洗衣机、电冰箱、灯光设备以及个人电脑等多個範疇,总生产额超过了日本整个机械工业的10%,因此也被視為汽车工业以外的第二個支柱产业。[241]<br /> <br /> 农、林、渔业[编辑]<br /> 日本的农业实行小型机械化,单位耕地产量世界第一[242]。日本的稻米主要在日本海沿岸地區和東北地方生產[243],自给有余[244],而在越光米、富士蘋果等農產品均聞名於世界。日本政府的農業政策除了會確保國內糧食穩定供應外,也推動農業現代化、農民收入穩定[245]。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渔业资源生产国,捕鱼技术和捕鱼量居世界前列[2]。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以上,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46],但是由於林业主要著重於保護生态环境,因此工業上使用的木材基本使用进口资源,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246]。此外,日本还是世界上填海造陆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約有0.5%的國土面積來自填海[247]。<br /> <br /> <br /> 圖表中28种颜色分別代表日本各类型的产品出口。<br /> 服务业[编辑]<br /> 服务业是日本第三产业的核心,佔日本GDP逾70%[248];日本2011年的服務貿易出口佔世界出口3.4%,排名全球第七[249]。日本的銀行業,保險業,房地產業,零售業,運輸業和電訊業等都是國內重要的行業。日本的旅游产业也非常发达,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旅游业竞争力报告2015》,在全球141个经济体中,日本旅游竞争力排行第9,位居亚洲第一[250]。<br /> <br /> 截至2006年,日本有326家公司名列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佔總數16.3%[251],東京電力,NTT,三菱UFJ,瑞穗,野村,三菱地所,東京海上,三井住友,JR東日本,7&I和日本航空均是世界規模數一數二的公司[251]。同時,由於日本國內的服務和產品種類繁多,競爭激烈,因此日本的廣告業非常興盛[252],也造就了行業龍頭電通成為全球市佔率第五、淨收入第一的巨型廣告公司[253]。<br /> <br /> 动漫产业[编辑]<br /> 主条目:日本漫画、日本动画和轻小说<br /> <br /> 日本書店的漫畫角。漫畫大多按出版社和連載雜誌劃分。<br /> 动漫是日本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54]。日本製作的動畫節目佔全球播放的60%,因此日本享有「世界動漫王國」的美譽[255]。1950年代以後,漫畫逐漸成為日本出版業的主要部分[256]。目前日本动漫产品产值占日本GDP的比重超过10%,成為日本第三大產業[254]。2006年日本漫畫業績達到4810亿日圓[257],而日本動畫2011年的海外業績亦達到177億日元[258]。秋葉原則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動漫及電器集散地點[259]。<br /> <br /> 对外贸易[编辑]<br /> 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国和进口国[207]。日本在1950年代确立了贸易立国方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開始跟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进行自由贸易,这为日本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有利的国内和国际条件。此后,日本的对外贸易迅猛增长,主要贸易对象为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南韓、香港、台灣和沙地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207]。日本主要出口的商品包括汽车、半導體、鋼鐵、塑膠、化工产品等,而主要进口的产品則是化石能源、机械、影音產品和纺织品等[207]。目前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207]。<br /> <br /> 交通运输[编辑]<br /> 主条目:日本交通<br /> 日本的交通以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为主[260],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水平和运输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中日本在2012年的铁路运量達230.4億人次[261],為全球最繁忙的铁路网[262]。日本擁有1020個港口[263],数量雄居世界前列,为世界海运大国[264]。东京是日本的海陸空交通总枢纽,同時擁有目前世界上最複雜、最密集且運輸流量最高的鐵道運輸系統和通勤車站群,东京地铁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地铁系统[265]。此外,日本还是世界上地下街最多的国家[266]。<br /> <br /> <br /> 使用在東海道新幹線上的300系列車和700系列車<br /> 公路和铁路[编辑]<br /> 主条目:日本高速公路和日本鐵路運輸<br /> 尽管国土狭小,日本的道路总长度居世界第五位[267],每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长度居世界前列,铁路的密度亦处世界领先水平,且基本实现电气化,1964年開通的新干线是世界最早的高速鐵路[268],其中東海道新幹線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鐵道[269],全長515.4公里,連接本州和北海道的青函隧道亦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全長3911米的明石海峽大橋則是世界上最長的吊橋[270]。<br /> <br /> 日本的高速公路收費和徵稅都較其他國家高,但同時亦在公路維修和保養方面投放不少資源[271],節能方面也屬世界領先[272]。<br /> <br /> <br /> 東京羽田國際機場<br /> 航空[编辑]<br /> 参见:日本機場列表<br /> 日本的航空运输业也相当发达,东京的羽田机场和成田机场的客货吞吐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中羽田国际机场2014年的旅客吞吐量在全球排前4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273]。在2013年机场服务质量排名中,东京羽田国际机场位列世界第二[274],航班晚点率全球最低[275],而且是全球衛生情況最佳的機場[276]。日本的四大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全日空、北海道国际航空、SKY(天马航空)为日本空中交通的重要标志。<br /> <br /> 水运[编辑]<br /> 由於日本99.7%的原材料和商品均依賴海運進出口[277],水路交通一直被重視而且十分便利[278]。日本全國一共有1020個各式的港口,當中屬於指定重要港灣的超級中樞港湾包括了「京濱港」(東京港、橫濱港)、「伊勢湾」(名古屋港、四日市港)以及「阪神港」(大阪港、神戶港)[279]。<br /> <br /> 人口[编辑]<br /> 主条目:日本人口<br /> 参见:日本人口问题及日本民族问题<br /> <br /> 日本人口密度<br /> 根據總務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1月,日本總人口為1億2682萬人,在全世界排行第十。雖然大和民族佔日本人口的大多數,但嚴格意義上日本並非單一民族國家。由於日本在19世紀末以來開始接收移民和多次擴張領土,目前境內也存在數個少數民族,當中包括阿伊努族(約3萬人)、朝鮮人(約60萬人)和華人(約70萬人),另有因沒有統計項而數量不明的琉球人等(估計約160萬人)[280]。<br /> <br /> 日本的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里336.8人,其中又以太平洋沿岸地區與南部地區最為密集。在日本,除了四國地方,各地方均有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大都市。主要都市都集中在沿海地區的平原,10%的日本國土集中了90%的日本人。全國80%的人口居住於城市或大城鎮,26%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首都圈,49%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大東京、京阪神、中京等三大都會圈,而東京都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748人。現在東京城市群(即首都圈)的人口達到3千6百70萬人以上,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都會區,但在都心地帶也引發了地價昂貴等問題,東京更是全球最貴的辦公地點之一[281]。而在農漁村,大量的青年離開本地前往都市,使這些地區逐漸出現過疏化和老齡化問題[282]。<br /> <br /> 日本人的人均壽命位於世界前列,2013年平均預期壽命男性80.21歲,女性86.61歲。[283]根據厚生勞動省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5年9月15日全日本100歲以上的人瑞高達61,568人,比去年增加了2748人,是自1963年調查開始以來首次突破6萬人,女性佔87.3%[284]。隨著戰後首波嬰兒潮出生的人口開始退休,同時越來越多日本年輕人選擇不結婚或生育[285],日本的高齡化和少子化問題嚴重,人口已逐漸減少[286]。人口下降將會影響日本的經濟及社會,日本即將面臨被扶養人口急劇增加、勞動力成本提高和福利體系負擔加重的危機。2015年12月31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日本人口數字較前一年減少29.4萬人,人口負成長創歷史新高。[287]日本政府目前拒絕大規模移民計劃[288]。<br /> <br /> 社会[编辑]<br /> <br /> 日本各地的方言分布<br /> 語言[编辑]<br /> 主条目:日本語言和日本語<br /> 在日本,大部分日本人和在日外國人都通日語,現行的公用語言稱為標準語或共通語,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289]。在17世纪前,京都作為日本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當地的语言曾經是日本的标准语言。但是自從德川幕府统治日本後,江户(即現今的東京)的语言便成为日本的标准语。[290]<br /> <br /> 此外,日本各地也存在不同的方言,主要可分为東日本方言和西日本方言[290],而兩者中較具代表性的包括了近畿方言(關西腔)、東北方言和混合了琉球語口音和詞彙的沖繩日語等。還有一些少數民族語言,主要有在琉球群島地區琉球人使用的琉球語及母語使用者不足100人的阿伊努人語言愛努語[291]。<br /> <br /> 英語是日本國民教育中標準的項目之一,但因日語音標一定會帶a、i、u、e、o五個母音音標的特性,加上日本人通常直接以假名音譯外來詞,導致日本人在英語發音上面(尤其是r和l音)普遍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準確[292][293]。<br /> <br /> 宗教[编辑]<br /> <br /> 鳥居是日本神社中區分神域與世俗界的門<br /> 主条目:日本宗教<br /> 神道與佛教是日本的主要宗教。現在大多數日本人心理上并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但是日本人生活中的許多儀式和活動都與神道和佛教有著密切的關係,例如婚禮、喪禮等[294]。《日本書紀》記述,佛教于552年傳入日本[295],其後在圣德太子的積極推广下在日本迅速传播开来[296]。神道教則是在日本本土所發展出來的宗教,神社是祭神的場所,神道教認為自然界萬物皆為神[297]。目前最多日本人信奉神道教,佛教排第二[298]。<br /> <br /> 天主教在1549年進入日本,至17世紀初大約有75萬名教徒。然而後來德川幕府實行禁教政策,直到19世紀後期,美軍強制日本開放貿易與外交的黑船來航事件以後,傳教活動才再次興盛於日本,現在日本經過正式受洗的基督宗教教徒不超過總人口的1%[299]。<br /> <br /> 伊斯兰教在20世纪初期從奧斯曼帝國传入日本[300],目前日本的穆斯林约有12.6万人,以外籍人士居多,分别在东京、神户、名古屋和福冈四地拥有一定规模的清真寺,其中以东京清真寺最为著名。[301]<br /> <br /> 教育[编辑]<br /> <br /> 日本高中的主要科目<br /> 主条目:日本教育和日本大学列表<br /> 日本實行小學校6年、中學校3年的義務教育,大部分學生在接受完義務教育後還會繼續進入高等學校。2010年高等學校就學率為98%,位列全球第一[302],大學就學率也高達45.5%[303]。日本的識字率亦為全球之冠,達到99%[304]。<br /> <br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陆续开始普及6年小学,3年中学的9年制义务教育。70年代,高中教育普及化,直到20世纪末,大学教育也开始逐步普及[305]。21世纪開始,日本将教育大众化逐步迈向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目標是要把研究生的人数從20世纪末的10万翻增加至20万[305]。<br /> <br /> 国民终身教育也是21世纪日本教育的新亮点,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教育文化体系已经遍布日本全國各地。截至2006年,日本有青少年活动中心1,320个,公民馆17,143个,博物馆1,196个和公共图书馆2,979个[305]。<br /> <br /> 體育[编辑]<br /> <br /> 正於阪神甲子園球場舉行的一場全國高等學校野球選手權大會比賽<br /> <br /> 曾先後效力些路迪和愛斯賓奴的日本國家足球隊代表中村俊輔<br /> 日本自古以來即重視各種武術,相撲是日本的傳統運動,在《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已有記載,且有「國技」之稱[306]。現在日本每年舉行6次大相撲競賽;相撲運動員被稱為「力士」,其中等級最高者為「橫綱」。此外柔道、空手道、劍道和弓道也是日本的傳統體育項目,擁有很高的地位。 空手道是日本传统格斗术结合琉球武术唐手而形成的,起源于日本武道和其琉球地区的唐手。唐手是中国武术传入冲绳地区,结合当地武术琉球手发展而成的,而日本本土人又将九州、本州的摔、投等格斗技与唐手相结合,最终形成空手道。二战之后通过美军宣传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空手道当中包含踢、打、摔、拿、投、锁、绞、逆技、点穴等多种技术,一些流派中还练习武器术。 柔道、空手道甚至影響了不少外國武術,如韓國的跆拳道就是來自空手道[307],柔道則影響了巴西柔術[308]和俄羅斯擒拿術[309]。<br /> <br /> 明治維新後,西方體育運動透過教育系統進入日本并普及[310],其中以棒球最為發達盛行,始于1936年的日本職業棒球聯賽[311]孕育了王貞治、長島茂雄、鈴木一朗等棒球巨星,在日本享有“國球”地位[312]。除了職業棒球之外,由高中生參加的選拔高等學校野球大會(春季甲子園大賽)與全國高等學校野球選手權大會(夏季甲子園大賽)也頗負盛名,全國超過4000所高中當中只有獲得各地區冠軍的49所學校能夠突圍而出,在兩周的比賽中決出冠軍,因此在甲子園登場代表了高中生的“終極榮耀”,甲子園亦被視為日本體育乃至日本精神的一種象徵[312]。<br /> <br /> 日本的職業足球聯賽成立于1992年,平均每年有30萬人次入場觀賽[313],而日本也在2002年與南韓共同舉辦了韩日世界盃。日本國家足球隊是亞洲實力最強的足球隊之一[314],總計贏得了4次亞洲盃,並連續5屆殺入世界盃決賽周,水平與歐洲次級國家看齊[315];日本國家女子足球隊也在2011年女足世界杯决赛取得冠军,成为首支赢得女足世界冠军的亚洲球队[316]。<br /> <br /> 時至今日,西方的高爾夫球[317]、網球、滑雪等運動在日本也頗為流行。<br /> <br /> 媒體[编辑]<br /> <br /> 日本各大報章以頭版報導民主黨在2009年眾議院選舉中的勝利<br /> 主条目:日本媒體<br /> 日本是世界第一報業大國[318],報紙在日常生活中擁有很高的地位,世界上仅有的兩份日發行量超過一千萬份的報紙《讀賣新聞》與《朝日新聞》都是日本報紙[319]。現在日本共有五家全國性報紙,分別是《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和《產經新聞》。地方報也有相當實力,其中以《中日新聞》發行量最大[320]。<br /> <br /> <br /> 位于台場的富士電視台總部已是東京地標之一<br /> 日本家庭的電視滲透率達99.7%[321]。由于法令的限制,能夠覆蓋日本全國的電視台只有公營的日本放送協會(NHK)[322],而五間最主要的商業媒體則包括日本電視台、朝日電視台、TBS電視台、東京電視台和富士電視台,形成公營媒體與民營媒體并存的「1+5」雙元結構[323]。五大民營電視台稱為核心局,各核心局在日本全國各地成立地方電視台,各自實行本地播放與獨立編制[323]。除了新
Répondre
S
Nike ®<br /> Adidas ®<br /> converse ®<br /> connard ®
Répondre
A
Arrête de spammer le blog de SVT,s'il te plaît...
D
Bonjour tortue ananas lithos groenland ¬¬¬œîº®®®®©©©©©††††††™™™™™™™
Répondre
G
ta mere la chauve
L
Un essuie-glace est un dispositif mécanique essuyant la pluie et les projections sur un pare-brise. Presque tous les véhicules à moteur, parmi lesquels les automobiles, les trains, certains avions et bateaux, sont équipés d'essuie-glace, cet équipement étant généralement, au regard de la loi, une obligation.<br /> <br /> Un essuie-glace a une durée de vie de 500 000 cycles selon les constructeurs, ce qui correspond à un an d'utilisation (cette durée d'usure prend en compte non seulement ce cycle mais aussi les écarts de température annuels qui fragilisent les balais)1.<br /> <br /> Depuis 2003, les balais d'essuie-glace standards sur les voitures (d'abord raclettes en caoutchouc serties sur des porte-raclettes en métal puis raclettes remplacées par des lames profilées de caoutchouc divisées en plusieurs segments et stabilisés avec des supports en métal) sont progressivement remplacés par des modèles « flat blade » (plus longs, fins et souples grâce aux raclettes qui sont directement intégrée dans le balai avec une baleine, ils épousent mieux le pare-brise). Ils sont le plus souvent actionnés par un levier de commande sur la colonne de direction et parfois pilotés par un capteur de pluie2.<br /> <br /> <br /> Les essuie-glace à mouvement parallèle sont les plus courants. Afin d'améliorer l'aérodynamisme du véhicule, les essuie-glace sont fixés au véhicule au-dessous de la bordure du capot et sont ainsi à peine visibles à l'arrêt. Les essuie-glace à essuyage opposé sont proposés par certains fabricants, comme sur le modèle VW Sharan.<br /> <br /> L'essuie-glace individuel convient aux véhicules plus petits qui ont une surface de pare-brise réduite. Les essuie-glace en parallèle s'utilisent pour les autobus. Les essuie-glace triples sont adaptés aux grandes surfaces de pare-brise.
Répondre
T
LOLOLOLOLOLOLOL<br /> Merci M.peter vous avez peté dans ma tete de zorse
Répondre
B
tetoi petit caca